改革开放40年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综述
作者:张雪时间:2018-11-22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成色”十足,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双创下新高,分别达到7.26亿人次和5990.8亿元。回望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之于普通人,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国旅游情况调查统计开始于1993年。那一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4亿多人次和800多亿元。
从这一周和一年的数字对比,足以证明旅游业惊人的发展速度。这40年间,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长为世界旅游市场中的重要角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
战略支柱地位显现
今年55岁的李京喜是朋友们公认的旅游达人,他已经到过国内所有省区市,以及海外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回忆第一次长途旅游,李京喜至今印象深刻。“1983年,我和几个朋友去爬泰山,坐一宿火车,就和衣睡在座位底下,第二天看到泰山那叫一个兴奋,完全不觉得累。”在那个年代,旅游着实是件新鲜事。
这些年,我国对旅游的认识逐步深化,对旅游产业的定位几经变迁。198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多年来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测算显示,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率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去3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
大众旅游需求爆发
岳玮从小生活在北京,她感觉上世纪80年代,北京的景点和大街小巷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我国旅游业的起飞是以入境游市场发展为标志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急需大量外汇用于经济建设中的国际支付,旅游换汇具有比较优势,旅游的创汇功能得到了突出和加强。”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教授说。以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得益于国内丰富且深厚的旅游资源,我国形成了入境游“一枝独秀”的局面。
那时的国内旅游,以小规模差旅和公务活动为主,旅游之于普通人只是遥远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国内游市场开始形成。1993年,《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对国内旅游工作提出了“搞活市场、正确领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此后,随着双休日制度、黄金周的实行,百姓不仅有钱还有“闲”,国内游市场逐渐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中国公民出境游是旅游需求的延伸和升级,也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1990年,我国率先开放中国公民自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国旅游;1997年,正式开展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如今,岳玮的愿望成真,普通人出国旅游早已不是新鲜事。
我国三大旅游市场正呈现持续健康增长之势。据统计,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57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为1.39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为1.29亿人次。
普通百姓的旅游消费需求逐渐得到释放。“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随之而来的,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拍照留影买特产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获得更丰富优质的旅游体验。
这直接推动着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脚步。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发展优质旅游的抓手。目前,全国已有500多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有海南、宁夏、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对百姓来说,全域旅游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满足了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李京喜在回忆自己第一次长途旅游的经历时提到:“当年的住宿条件很差,没有几个像样的招待所。我们只好借宿到朋友家里,一屋子人打地铺。”郑世芳是一位资深导游。她说,上世纪80年代,外国人来华旅游最头疼的就是厕所,还有就是交通不便,航班太少。
改革开放之初,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极为短缺简陋,特别是住宿和交通问题成了发展旅游业的瓶颈。1981年《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指出,目前旅游接待条件较差,这个矛盾要逐步解决。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我国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建立了一批新型旅游饭店,逐步改善了住宿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到2017年,我国已有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4.5万家左右,其中住宿业1.9万家,包括星级饭店1.16万家,其中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
旅游交通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的整体改善。不久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在谈到我国旅游业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基础设施的变化让旅游业广泛受益,他希望中国的优质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对外推广。
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开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旅游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产业体系的培育上来。截至2017年,我国已拥有旅行社2.79万个,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2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506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随着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其承担的功能也日渐丰富。除了经济功能,从社会功能看,旅游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7年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10.28%;旅游业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正在通过发展旅游转化为金山银山。